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是江西省创建最早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肿瘤医教研基地,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目前全省肿瘤专业公认的学科带头单位和最大规模的肿瘤专科之一。拥有独立的肿瘤大楼,设有4个病区,共200余张床位,2017年实收住院病人近2万人次。医技护人员共116人,拥有高级职称者18名,其中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余名,全部40岁以下中青年医师均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科室拥有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1人,江西省卫计委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江西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卫生系统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1人。拥有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和姑息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学分会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多名专家担任江西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肝癌专业委员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及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等主委或副主委。科室成员多次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标兵”光荣称号。
科研:近年来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南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1项,申请专利2项。在恶性肿瘤诊治领域共获得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厅局级课题20余项,我科在SCI、核心期刊等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4部。为了探索新的治疗模式,开发更多有效的治疗药物,增加肿瘤病人的治疗机会,科室积极参与国际及国家多中心临床试验。
2004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肿瘤药物试验机构,出色完成了几十项新药临床研究与评价任务,为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作出了贡献。
教学:科室设置博士点、硕士点,作为高校重点学科之一,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为全国各地区培养肿瘤专业人才,同时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2017年10月成功承办第十五届中国肺癌学术大会,参会代表达1500人之多,并且每年举办国家级或省级恶性肿瘤新进展学习班、放化疗同步学习班,吸引来自全国、全省肿瘤专业人员共同学习,促进了我省肿瘤研究成果和经验的总结交流,并推广了国内外先进的诊疗理念。
科室特色:
肿瘤科以恶性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诊治为重点,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特色,形成了肿瘤放疗、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等各种先进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优势。其放化疗同科的诊治模型在全国属特色,使得综合治疗得以完美开展。综合诊治的病种主要包括:胃癌、直肠癌、肺癌、恶性淋巴瘤、鼻咽癌、头颈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
一直以来,放疗技术一直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全身各系统肿瘤的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及调强适形放疗等技术广泛开展。早在1952年,科室在华东地区率先引进60钴放疗设备,进入21世纪后,两台依柯达数字化三能光子电子直线加速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放疗专用的CT模拟定位机及192铱后装治疗机的投入使用使得肿瘤的定位更精确、计划更优化、治疗效果更好。同时,及时、动态、规范、策略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实施与全国水平接轨,全自动电子化疗药物输注泵输注药物的使用极大提高了疗效。肺癌、胃癌、肠癌、肝癌等的生物靶向治疗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通过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使常见的恶性肿瘤的有效率和长期生存率达到了国内同等水平。
此外,肿瘤科还开展了后装放射治疗、超声聚焦(海扶刀)技术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后装放射治疗技术适用于宫颈癌、阴道癌、鼻咽癌、肺癌的近距离放疗。超声聚焦技术可用于子宫肌瘤、乳糜尿、前列腺癌、肾癌等良恶性疾病的诊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适用于不宜手术原发肿瘤、放化疗失败的实体瘤及各种转移瘤。选择适合的病人进行局部治疗,能够减轻肿瘤负荷,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科室响应卫生部号召,率先在全省创建并被评为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对我省癌痛规范治疗起到示范作用。承担了国内所有中华慈善总会肿瘤药物援助项目,涉及肺癌、间质瘤、肝癌、肠癌、肾癌、乳腺癌等疾病,义务给予病友全面照护,深受患者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