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区:江西
【瘢痕疙瘩】·实用技术 ·特色疗法 ·临床经验

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34例临床观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冯雨苗 陈朝潮 孙澜 吴丽娟 潘春梅 包睿康 吴锦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4例瘢痕疙瘩患者均来自20112月~20132月皮肤科门诊,符合瘢痕疙瘩的诊断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16例,女18年龄1853岁,平均(28.7±8.0)病程118年,平均(3.4±3.1)年。34例瘢痕疙瘩患者共计皮损42处,其中前胸13处,肩背部6处,四肢4处,腹部5处,耳垂14处。皮损面积0.8cm×0.8cm~3.0cm×6.0cm。诱发因素痤疮后9例,外伤3例,术后3例,穿耳洞后10例,未知原因9例。12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余接受过皮损内激素注射17例,接受过单纯手术切除3例,接受过单纯激光治疗2例,但疗效均不满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皮损,在局部麻醉下沿瘢痕疙瘩边缘外约0.2cm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完全切除瘢痕,沿皮下脂肪层游离切缘处皮瓣,5-0可吸收线间断皮下缝合,使切口达到基本无张力,4-0线间断缝合关闭切口。对于耳垂部位以及紧张部位或较大瘢痕疙瘩切除后难以直接缝合者,则采用手术切除部分瘢痕疙瘩后皮瓣回植术,即核切除,距皮损边缘内1mm处切开,皮下分离皮损切除纤维核,形成由表皮、瘢痕疙瘩表面薄层真皮以及皮瓣下方包囊、网状血管组成的舌形皮瓣(瘢痕瓣),然后原位缝合皮瓣。术中即时注射激素,选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沿切缘两侧缝线之间行皮内分点注射,针距约0.51.0cm,每点注射0.1mL,形成皮丘。术后24h内电子线放射治疗照射野取手术切缘外0.51.0cm,表面覆盖0.5cm组织等效膜,以6MeV电子线治疗(仪器为瓦里安双光子高能直线加速器),1次/d,连续治疗5d,每次4Gy,总剂量20Gy。张力较大伤口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拆线后外用积雪苷霜软膏继续治疗,3次/d,疗程半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 完成治疗后随访1年。痊愈80以上的瘢痕疙瘩消失,局部切口平软,皮肤色泽正常,无疼痛、瘙痒显效病变50以上消除,仍有疼痛、瘙痒,局部皮肤呈淡红色,仍需治疗好转局部复发,但未超出原有皮损范围,仍有疼痛、瘙痒,但较前有所好转无效皮损复发超出原有范围,仍有疼痛、瘙痒,症状如前。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2 结果

  见图121例行核切除患者皮瓣缺血坏死,溃疡形成,加强换药后伤口二期愈合,余均在术后714d时拆线,未见切口延迟愈合者。痊愈32处,显效7处,好转2处,无效1处。痊愈率76.19,有效率92.86。所有病例随访中均未见放射性皮炎及皮肤恶性肿瘤等并发症。

 

1 治疗前  图2 治疗2个月后

3 讨论

  瘢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或皮损愈合后形成的一种过度增生的异常瘢痕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有大量胶原纤维和基质成分沉积和新生毛细血管,且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联合方法主要是手术联合放疗或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的二联疗法,与单一疗法相比,其疗效确切,复发率明显降低。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可迅速消除影响美观的因素,给患者心理或生理上以安慰,为后面放射治疗及药物治疗创造了条件。术后新鲜切口中的幼稚纤维母细胞对放射线或激素比较敏感,辅助放射或激素注射治疗所需剂量明显减少,明显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研究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及激素注射三联疗法,获得满意疗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延迟愈合。本研究中在前述三联疗法的基础上辅以积雪苷霜软膏外用,共治疗34例瘢痕疙瘩患者计42处皮损,疗效显著,有效率92.86。这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术中即时局部注射少量糖皮质激素能在第一时间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生长,减少放疗的炎症反应,术后激素注射和放疗对抑制瘢痕增生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同时两者治疗剂量较小,仍可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不影响伤口的愈合。积雪苷是从积雪草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具有加速创伤愈合、抑制瘢痕增生的药理作用,还能抑制黑素合成,可以有效缓解放疗后继发的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积雪苷霜软膏可以直接作用于皮损发挥疗效,且涂抹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本研究中1例因皮瓣坏死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可能为核切除时表面瘢痕瓣保留太薄,影响血运,导致皮瓣缺血坏死,最终通过外科换药达到二期愈合,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故笔者认为本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医生选用。[摘自《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月第29卷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