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区:江西
【新生儿黄疸】·实用技术 ·特色疗法 ·临床经验

中西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德清县中医院 吴肖妮 费健丽 陈祺雅

  【摘要】从单纯中医(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药浴、中医推拿、针刺)和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口服联合西医、中成药口服联合西医、中药外洗联合西医、中药直肠给药联合西医、按摩+口服联合西医、按摩+灌肠联合西医)两方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生儿黄疸的中医疗法提供参考。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时可导致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给家庭、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为蓝光照射、酶诱导剂、输注白蛋白及其他对症治疗。虽然疗效肯定,但存在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方法单一等弊端。中医治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选取20062012年相关文献报道,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单纯中医治疗

1.1 中药汤剂 李君等应用退黄散治疗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退黄散(茵陈、大黄、郁金、栀子、太子参、白术、茯苓、砂仁)口服,每日1剂,水煎至40mL,少量多次频服,6d1个疗程,1个疗程后治愈67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8.6%。王锦华等治疗新生儿黄疸,给予退黄汤(板蓝根10g,茵陈、茯苓各6g,黄芩、虎杖、丹参、川芎、龙胆草、栀子各3g,大黄、木香、甘草各2g,大枣3)100mL,每次510mL,每日3次,口服。总胆红素高于320μmol/L时配合蓝光治疗,57d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90例患儿全部治愈,且无胆红素脑病发生。

1.2 中成药制剂 王海红等将200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治疗组(停止母乳喂养加用退黄颗粒口服)和对照组(单纯停母乳喂养治疗3d),退黄颗粒(茵陈5g,黄芩、栀子各4g)3g/次,每日3次,连用3d后,治疗组显效85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5.19%;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78.13%。樊明方选取2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选择20例为治疗组,在母乳喂养基础上,于生后612h内口服茵栀黄注射液5mL,每日2次,连服510d,每日经皮测定胆红素值以检测黄疸程度,记录黄疸持续时间、每天大便次数,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患儿精神状态、哺乳量2组无统计意义。

1.3 中药浴 李芳等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给予复方(茵陈10g、栀子5g、大黄2g、白花蛇舌草20g、车前子20g、泽泻6g、木通3g、炒白术6g、板蓝根10g)浓煎取汁30mL3次服用,每次10mL。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浴,中药组成为茵陈、栀子、鸡内金、枳壳,煎水5000mL,泡浴1520min,每日1次,3d1个疗程。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张凤玲等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其中治疗组60例,放置含自拟小儿洗浴退黄汤(茵陈60g,栀子、龙胆草各15g,板蓝根20g,大黄、泽泻各10g,葛根、薏苡仁各45g,生姜、荷叶各30g)的温水中游泳,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完毕均配合按前额、下颌、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顺序按摩,重点做腹部、背部按摩,每日1次,每次10min。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茵栀黄注射液(茵陈、栀子、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6d后监测胆红素值。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3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30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3.33%。且治疗后第3456天,2组组间胆红素值进行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1.4 中医推拿 芦玲应用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首先选取80例患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相同护理及母乳喂养,对照组按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顺序进行按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点按相应穴位:上肢选取内关、合谷,下肢选取足三里、阳陵泉,背部选取肝俞、脾俞、胃俞、胆俞,足部选取隐白、内庭,腹部选天枢、中脘。以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点按、揉相应穴位,频率为8090/min,每个穴位1520min6d后观察疗效,发现从第3天开始治疗组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排便亦较之明显增多。

1.5 中医针刺 王云松采用毫针针刺相关穴位治疗新生儿黄疸,取穴内关、中脘、建里、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平补平泻法不留针,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98例,显效69例,有效率100.00%。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2.1 中药汤剂口服联合西医 刘虎将496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蓝光照射和口服鲁米那5mg/(kg·d),分3次口服治疗,后者服用茵陈茯苓汤(茵陈812g、茯苓45g、黄连3g、车前子45g、栀子4g、黄芩3g、甘草2g,伴湿疹者加用紫草3g、赤芍3g,如有腹胀呕吐者可加半夏、竹茹各1.5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60mL,多次频服。2组均治疗6d后比较胆红素值,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朱晓洁等将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蓝光、肝酶诱导剂(尼可刹米+苯巴比妥)、碱化血液、口服妈咪爱、通便、补充液体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丹参汤(茵陈15g、丹参15g、车前子6g、甘草3g),每日1剂,取汁80100mL,分35次口服,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中18例痊愈,10例好转,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14例痊愈,10例好转,有效率为80.00%。沈宏艳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口服妈咪爱、中药退黄汤(茵陈10g、栀子3g、大黄3g、黄芩6g、白术5g、茯苓5g、甘草3g、泽泻5g)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大大提升了治愈率。

2.2 中成药口服联合西医 达春水等将1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2组,分别给予西医治疗和西医联合黄疸茵陈口服液治疗,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应用肝酶诱导剂;光疗退黄;应用白蛋白促进胆红素代谢;清洁灌肠,促进胆红素排出;对感染引起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对新生儿窒息给予吸氧、纠酸及脑活素;有肝功能损害者应用保肝利胆药。黄疸茵陈口服液用法为每日1020mL,温热频服。结果前者总有效率为73.1%,后者为9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同时在2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住院天数方面,后者均优于前者。余艾霞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双歧0.5g/次,每日3次,口服;小儿消积口服液5mL,每日3次,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日均胆红素值、平均治疗天数、治疗结束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朱美香等选取金氏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新生儿,对照组采用蓝光、酶诱导剂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柴茵合剂(柴胡、枳壳、栀子、川芎、制香附、陈皮、生鸡内金、姜半夏各3g,茵陈10g,白芍、黄芩各5g,炙甘草2g),治疗72h后治疗组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2.3 中药外洗联合西医 王利民等将12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给予相同口服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退黄洗液(茵陈、栀子、大黄、黄芩、枳壳、柴胡、鸡内金、麦芽)泡浴,各组治疗期间如病情加重达到光疗指标者给予光疗,发现在出生<48h4871h、≥72h不同适龄黄疸患儿的治疗中,观察组中转光疗的患儿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去除光疗因素,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治疗后上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吴怀楚等选取足月正常新生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前者给予口服苯巴比妥、加味茵陈汤治疗及日常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生儿退黄洗液(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等)药浴。治疗后干预组黄疸出现时间相对延迟。日经皮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光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后10d干预组经皮测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生后15d 2组经皮测胆红素值差异无统计意义。可见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效,可降低胆红素水平,达到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目的。吴曙粤等用退黄外洗液药浴、口服苯巴比妥+加味茵陈汤治疗黄疸,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较单纯口服苯巴比妥(有效率82.5)明显增高。

2.4 中药直肠给药联合西医 谷秀梅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82例,自拟茵陈、车前子(包煎)9g,金银花、丹参各6g,大黄1.5g,腹胀者加厚朴3g,呕吐者加竹茹3g。水煎2次,浓煎取药液80120mL,每日1次,分2次,保留灌肠。同时配合口服鲁米那、维生素C口服。结果痊愈78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00%。高芳等将10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50例,2组患儿均静脉滴注能量合剂、糖皮质激素、白蛋白或血浆,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溶血症患儿给予光疗、肝酶诱导剂、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肝炎综合征患儿加用更昔洛韦。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茵陈10g、栀子3g、大黄3g、黄芩4g、黄连3g、黄柏3g、白茅根6g、茯苓6g),加水浓煎取2030mL灌肠。10d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胆红素下降亦明显。李桂兰将400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透析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干预治疗,透析组采取黄疸茵陈颗粒结肠透析。发现透析组首次排黄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胆红素峰值、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5 按摩+口服联合西医 朱志萍等将新生儿黄疸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如抗感染、使用酶诱导剂、抑制溶血等,同时给予蓝光照射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抚触(加强腹部神阙穴按摩),具体方法为抚触人员在患儿右侧,右手掌贴脐穴,左手覆于右手助力,顺时针环形揉摩,同时手掌在脐部缓慢起伏按压。联合茵栀黄口服(5mL/次,3/d),每天测量2组胆红素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组的新生儿黄疸程度消退较A组明显加快,治疗后B组每天胆红素下降值高于A组,胆红素下降至正常参考值需要时间B组也明显短于A组。

2.6 按摩+灌肠联合西医治疗 张丹将收治的早产儿分为ABCDE 5组,A组用石蜡油润滑小儿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60次,同时给予腹部一定轻柔压力,B组给予常规灌肠,C组不予按摩或灌肠,当经皮胆红素值达到18μmol/L时给予双面蓝光箱治疗24hD组患者在用预热的温灌肠液灌肠同时用石蜡油润滑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60次,E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不予按摩或灌肠。2周后发现按摩联合灌肠用于治疗早产儿黄疸,能有效减少黄疸持续天数及光照天数,黄疸消退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喂养不耐受及便秘等不良反应较之明显减少。

3 结语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方式多样,体现了其自身的优势,临床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药治疗可加快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从而缩短治疗时间,且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提高疗效,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摘自《中医儿科杂志》20135月第9卷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