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区:江西
国家卫健委发文,事关所有基层医生
  防疫重心变化,基层医生的任务来了!
  国家明确防疫工作重心再次转变
  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明确,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并强调了农村是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重点地区,而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更是基层医生在健康服务中必须高度关注的对象。
  同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次强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的作用。预防和减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发生,确保疫情防控“迎峰转段”平稳有序,这一艰巨的任务被交给广大的社区和农村。
  早在12月15日,国家卫健委就曾强调,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如今,随着各地疫情的发展,不少地区已经经历过第一波高峰,医疗救治的重点难点更在于重症患者。基层也应该将顺应形势,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放到重点人群上来,做好重症预防工作,为重症患者的诊治争取时间。
  基层医生新任务来了!
  根据国家卫健委指示,“关口前移”意味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发挥专业服务作用,坚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预防和减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发生。
  这也意味着,基层医生面临的任务也变得更加艰巨。近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接受央视专访时指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居民健康分级管理,有助于通过早干预、早治疗,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轻症变重症的情况。
  在具体的工作部署上,《通知》也明确,目前,基层医生应发挥家庭医生联系群众和主动服务作用,利用云服务、电话、微信、视频等非接触方式或上门随访等面对面服务方式,做实红黄绿色标识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做到“六个落实到位”:
  以街道乡镇为单位明确各社区网格包保团队落实到位;
  完成三类重点人群调查分类并建立台账落实到位;
  把机构和家庭医生24小时联系咨询电话告知到重点人群或家庭落实到位;
  通过多种方式对黄色、红色标识重点人群每周联系分别不少于2次和3次落实到位;
  动态掌握红色标识重点人群基础疾病情况和健康状况落实到位;
  对重点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或基础疾病加重等情况时及时指导处置落实到位,对红色标识感染人员立即指导就诊转诊,对黄色标识感染人员加强对症用药指导,每天进行健康监测,症状持续加重或经评估不适宜居家的及时就诊转诊。
  值得注意的是,在防治重症方面,基层医生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对于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转诊至有诊疗能力的上级医院。
  而对于基层首诊的重症患者,要迅速准确识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供氧,采取积极抢救措施,尽量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医护人员陪同下及时转诊。
  政府出资保供全面支持基层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日前表示,超过99%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将在社区医疗机构治疗,二级、三级医院则承担不到1%的重症救治任务。当基层医务人员的任务越来越艰巨,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家势必要落实相关的保障,确保大家的工作顺利完成。
  国家卫健委在《通知》中明确,将加大组织调度,落实资金保障,以支持基层的工作需要,帮助基层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01 基层药品至少保障2周用量
  国家明确,落实资金保障,畅通保供渠道,组织集中采购,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设备配备到位,必备药品器械直达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要按照服务人口15%-20%的标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齐配足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的中成药、退热药、止咳药及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确保机构可用量始终保持在2周以上。
  各地根据实际,适时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小分子药配送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可开展社区医疗救治。
  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三药三方”等中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配备和使用。
  02 村卫生室至少配备2个以上指氧仪
  国家将增加指夹式脉搏血氧仪(以下简称指氧仪)配备数量,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0个以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至少配备2个以上,及时为就诊和住院患者开展血氧饱和度监测。
  此外,要为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人群包保团队、养老机构、福利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指氧仪,对于65岁以上有新冠病毒感染重症风险且行动不便的重点人群,也将组织发放指氧仪。
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将配备数量适宜的氧气袋、氧气瓶以及制氧机等设备,确保能够及时为门诊患者、居家治疗患者及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氧疗或氧气灌装服务。
  03 基层医疗机构设发热诊室
  国家要求,强化发热诊室建设,按照标准配齐相关设施设备。除了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以外,海南省还率先要求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全部开设发热诊间,开设后不得无故停诊。
  同时,国家也要求,在规模较大的居民小区或村以及公共设施内,要通过设置流动服务点等方式,方便居民就近获得医药健康服务。对于村医而言,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医务人员,也将参与流动服务救治。
  04 基层医务人员全员参与培训
  对于这一场疫情,很多基层医务人员都并没有充足的经验,这对其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不利。为此,国家要求,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全员培训。
  具体而言开展线上、线下、牵头医院下沉带教等多种培训,使基层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在短期内熟练掌握新冠重点人群分级分类服务方法、感染症状观察、感染者居家管理和治疗、中医药救治和康复诊疗、低氧血症早期发现、呼吸困难的评估和问诊方法、指氧仪的使用、重要转诊指征以及小分子药物的适应症和正确使用方法等。